西南政法大学论坛

标题: 雄关漫道真如铁——记刑侦四十载峥嵘岁月 [打印本页]

作者: 蓝大侠    时间: 2021-1-1 02:02
标题: 雄关漫道真如铁——记刑侦四十载峥嵘岁月
1979年,公安部征得最高人民法院同意(公安部公三(1979)231号文),并由最高人民法院向教育部发函(最高人民法院法司字第284号文),一致决定在西南政法学院设立全国第一个刑事侦查本科专业

2019年,当初的刑事侦查专业已经发展成刑事侦查学院,培养出的大批优秀人才中有相当部分同志已经成为各级公安政法机关及科研院所的中坚力量和领军人物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19792019
从沙坪坝到渝北
从刑事侦查本科专业
到刑事侦查学院(国家安全学院)
从刑事侦查教研室和96名本科生
天南海北的刑侦人
从“一无所有”到“硕果累累”
四十年风雨兼程,
经过岁月的精雕细琢,
刑事侦查学院从一个稚嫩的孩童,
成长为一个为社会为国家
注入了无数新鲜刑侦血液的国之栋梁
这既是属于刑事侦查学院的光荣,
更是属于每一个刑侦人的无限荣耀!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刑侦四十载

歌乐山俊,毓秀湖美。这里是每一位刑侦人梦想开始的地方,是大家携手共进之地,是大家一起书写人生华章的起笔处,是故土,也是骄傲。刑事侦查本科专业刚刚招生之时,刑事侦查教研室的老师们带着为祖国培养高级刑侦人才的目标,在没有教材、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不放弃,不抱怨,带领着79级的刑侦人,奋勇前行;同学们在课上认真听讲,仔细记下一本本笔记,在课后刻苦钻研,把知识的精华都吸收到自己的大脑中,最终走出了如今在祖国各地闪闪发光的79级刑侦人

四十载春秋,在一个个艰难险阻下,刑事侦查学院并没有被打倒,反而愈挫愈强,一步一个脚印,直到如今构建了专业的教师团队,编写出了系统的教辅资料,司法鉴定中心配备了种种高科技设备。四十年来,风雨兼程,一届接着一届的优秀学子,满怀希望前来求学,满腹学识走上工作岗位,在祖国各地为中国法治建设发光发热


我们的“全国第一”

刑事侦查学院发展历程
1956年 全国第一个犯罪侦查教研机构
1963年 全国第一部刑事侦查学教材
1978年 全国第一个侦查学副教授(周应德)
1979年 全国第一个刑事侦查学本科专业
1981年 全国第一个侦查学教授(周应德)

全国率先开设《侦查心理学》《侦查情报学》《防范控制》等课程
1982年 全国第一个开设高校刑侦师资培训班
1984年 全国第一批招收刑事侦查方向研究生
1985年 全国第一批专门研究侦查的学术期刊《侦查》面世
1986年 全国高校第一个司法鉴定中心
1992年 全国第一个开设职务犯罪侦查专门化班
2003年 全国第一个侦查学硕士学位授权点
2004年 全国第一次在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和治安学专业中招收国防生
2005年 全国第一个警察学硕士学位授权点

作为我国首批国家级侦查专业人才培养试验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司法鉴定机构所在院系,我院凭借一流的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国刑事侦查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创造了宝贵的成果和经验,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刑事侦查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我国公安司法理论界、实务界享有广泛的声誉。经过近40年的建设发展,已经为我国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海关、民航、军队保卫部门、司法行政部门、高等院校、银行保险企业、鉴定机构等单位输送了大量的专业人才,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成为我国高级侦查专门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之一。



我们的学科专业建设

多年来,刑事侦查学院着眼学科专业长远发展,不断开展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提升学科专业的总体竞争力。


刑事侦查学院学科专业建设历程
2007年 司法鉴定中心被评为重庆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和重庆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08年 侦查学专业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

首批国家级侦查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
2010年 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成为重庆市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成为重庆市特色专业建设点
2013年 侦查学专业入选重庆市本科“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建设项目

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入选重庆市本科“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建设项目
2015年 经济犯罪侦查专业入选重庆市本科“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建设项目
2016年 治安学专业入选重庆市本科“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建设项目
2017年 公安学入选重庆市高等学校“十三五“市级重点学科名单

在法学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立侦查学博士点

网络安全与法治人才培养项目获首批国家级新工科项目立项建设
2018年  挂牌成立国家安全学院

侦查学与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入选重庆市一流专业立项建设项目

网络安全与法治人才培养项目获首批国家级新工科项目立项建设

成功申报重庆普通本科高校新型二级学院“大数据与智慧司法学院”

首先,依托侦查学专业的办学优势,结合社会对人才的现实需求,不断拓展学科专业领域、层次和办学规模。学院先后开设了4个专业,即侦查学专业、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治安学专业、经济犯罪侦查专业;设立有侦查学、警察科学、国家安全学三个二级学科,在法律硕士专业开设证据调查方向。2017年,成功在法学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立侦查学博士点。2018年,依托现有学科专业优势,结合国家级新工科项目建设、国家监察委改革,开设海外利益保护方向人才实验班、网络安全与法治人才实验班和监察调查法律人才实验班三个本科实验班。目前,共有在校本科生1300余人、硕士研究生近200人,每年本科生、研究生招生规模分别为300人、60人左右。

其次,结合学科专业的长远发展,不断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取得显著成效。一方面,为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理论学习效果,已经在侦查实务部门聘请校外专家近30人定期来校讲学,在全国公安、检察机关、司法鉴定机构挂牌建立了50多个专业实习基地,保证历年学生集中专业实习率达到100%;另一方面,为加强学生实验实训平台建设,近几年学校、学院先后投入资金近3000万元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第三,抓住学科专业发展的根本,狠抓教材建设和课程建设。自开展公安类教育以来,学院先后出版了六代教材,实现“必修课门门有教材”的目标。2002年,《微量物证分析》获司法部优秀法学教材奖。另外,《刑事案件侦查》《现场勘查》《侦查策略》等专业主干课都已成为重庆市市级精品课程,《侦查讯问》《法医学》《司法化学》《电子数据取证与审查运用》成为校级精品课程。2018年,《中国公共安全》成功立项来华留学英文授课校级品牌课程。《潘xx与xxx开发有限公司书证鉴定意见质证案》入选中国法律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

总之,刑事侦查学院在我国公安侦查专业教育领域一直保持着一定的品牌优势和重要影响,得到广泛认可。


我们的师资队伍建设

在近40年的办学过程中,刑事侦查学院始终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结合学科专业建设的发展需要,先后组建了多个学科专业教学团队,围绕经济犯罪防控、职务犯罪防控、治安管理与预警、犯罪心理、物证鉴定、司法鉴定管理、公共安全管理、警察科学、刑事侦查、监察调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侦查、犯罪预防与控制、警察行政、监察制度、大数据与社会治安等学科领域,制定了具体建设方案,经常性地开展交流与合作,师资队伍的整体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刑事侦查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历程
2009年 侦查学专业教学团队成为市级教学团队
2010年  司法鉴定(刑事科学技术)管理创新团队成为重庆市高校创新团队
2013年  公安学及公安技术学科创新团队成为财政部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资助团队
2018年  新时代国家安全法治建设团队成功立项重庆市2018导师团队

现有教职员工68人,校内兼职教师19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及副高职称34人,讲师25人,硕士生导师40人,博士生导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41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35人。

6个专业课教研室:侦查学教研室、国家安全学(治安学)教研室、法医学教研室、经济犯罪侦查与监察调查教研室、网络安全教研室、痕迹与文检教研室。

教师队伍中有一批有重要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和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中青年学者:副院长张翠玲教授获公安部刑事技术青年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资助;郑海教授等8人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师;管光承教授等4人被评为学校师德师风标兵,1人被评为“全校最受喜爱的十大教师”,8人获“重庆市中青年骨干教师”称号,有重庆市学科带头人2人,重庆市学科带头人后备人选4人。

总体来讲,教师队伍职称结构、学位结构与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相对合理,能够较好地适应各专业教学的实际需要,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一直在全国同类专业院系中居于领先水平。


我们的科学研究情况

刑事侦查学院积极支持与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工作开展科研攻关,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不断提高,形成深厚的科研氛围,整体科研实力稳步提升。

7个研究机构:安全治理与社会秩序维护研究院、监察调查研究中心、法庭科学研究中心、警察科学研究所、刑侦剧研究中心、重庆高校物证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和证据技术实验教学中心、重庆高校刑事科学技术重点实验室(市级)。

3个联合建设的实验室:讯飞语音语言联合实验室、3D视觉识别联合实验室、大数据(人工智能)侦查联合实验室。

2本权威学术刊物:《现代侦查》(已由群众出版社出版连续出版6期)、《侦查》(从1985年出版至今)。

刑事侦查学院科学研究历程
2007年 司法鉴定中心被评为重庆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和重庆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09年 司法鉴定中心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10年 司法鉴定中心通过国家级认可授予CNAS认可资格

司法鉴定中心被评为国家级十大司法鉴定机构之一

近6年来,学院教师公开发表论文共453篇。其中,在国际著名科学期刊《中国科学》《中国科学:化学》《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Nanotechnology》《 Dalton Transactions》和SCI来源期刊《AnalyticaChimicaActa》《Analytical letters》《Bulletin of the Korean Chemical Society》《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等上发表多篇论文。学院教师在CLSCI期刊、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36篇,其中在《中国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现代法学》《法律科学》《比较法研究》《政治与法律》《刑事法评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刑事技术》《中国刑警学院学报》等权威期刊中发表106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11篇。学院公开出版教材33部,专著43部,译著7部。学院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28项,共成功立项各类科研项目279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107项。同时,还主动与实务部门开展横向项目48项,就一些难点和热点问题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先后与中国禁毒基金会、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重庆市人民检察院、广东顺德检察院、南京浦口检察院、重庆市公安局、西藏警校、重庆市政法委、云南省公安厅、深圳市南山区纪委监委、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纪委监委等单位联合开展实施横向项目。多年来,学院还坚持结合教学改革需要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先后承担省部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3项,取得一系列成果。

学院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取得一系列成果
1993年《刑事案件侦查模拟情景教学法》获四川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4年《现场勘查教学手段多元化实施》获重庆市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5年《刑事案件侦查案例教学法研究》获重庆市人民政府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2008年《侦查策略模拟训练研究与实践》申报为重庆市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
2009年《芯片表达数据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获重庆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2011年《论公安大情报的误区及其破解》获公安部情报信息中心征文奖部级优秀奖
2012年《便携式远程多路视听取证工作站的研制》获重庆市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13年《侦查策略措施模拟训练研究与实践》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三等奖
2015年 《公安新闻宣传与舆论引导方略》获公安部“第十二届金盾文化工程”金盾图书三等奖
2018年《侦查主体研究》获公安部金盾文化工程金盾图书奖三等奖

此外我院有近40位老师在中国法学会主题征文奖、中国博士后论坛比赛、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警察法学研究会论文比赛、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中国法学家论坛、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优秀论文奖等各类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我们的人才培养情况

刑事侦查学院依托学校法学专业的优势,秉承“博学、笃行、厚德、重法”的校训,确立了“厚基础、重应用、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中,坚持法理与学理并重,使学生在掌握较为厚重的法学知识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公安侦查专业知识和技能;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既注重通过理论教学、学术讲座、专题讨论使学生了解掌握学科前沿知识和实践中的最新动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又注重通过实习实验实训、案例教学、模拟训练等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坚持教书与育人并重,既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又注重通过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塑造学生忠于职守、默默耕耘、乐于奉献、心系天下的个性品格。正因如此,学院毕业生质量规格高、能力强,适应面广,深受实际部门的欢迎与好评。社会普遍反映:西政刑侦学院的学生就是不一样,他们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的办案能力;既能当指挥员,又能当战斗员;既能管理,又懂技术;既有深厚的法学功底,又有扎实的专门知识;既能从事公安实务工作,又能适应教学科研工作。

迄今为止,学院已培养本科毕业生万余名,研究生千余名,为公安政法战线培训学员近万名。毕业生中有相当部分同志已经成为各级公安政法机关及科研院所的中坚力量和领军人物。据不完全统计,历届毕业生中,有副部级干部8名,厅局级干部80余人,处级干部400多人,教授近100人,副教授300余人,也涌现出了公安部一级英模芦振龙(侦查学专业94级毕业生),中国杰出青年卫士、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王治军(侦查学专业84级毕业生),联合国和平服务勋章获得者、中国警察进入联合国人权调查机构第一人刘海志(侦查学专业86级毕业生),“深圳市三八红旗手”、“南粤百优女政法工作者” 李洪波(侦查学专业85级毕业生),厦门特区卫士武清文(侦查学专业90级毕业生),公安部审讯专家谭平(侦查专业93级毕业生),浙江省“巾帼建功”标兵王淑琴(侦查学专业2002级毕业生),被重庆媒体誉为“法医神探”的九龙坡区公安分局刑侦支队技术大队民警叶泸键(刑事科学技术专业06级毕业生),在特大制贩毒荣立个人三等功的广东边防总队秦志强(侦查学专业2010级毕业生)等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


这一切不仅是对刑事侦查学院(国家安全学院)四十年历史的简单印证,更是对刑侦一路走来这四十年成绩的肯定。刑侦的每一点成长、每一份荣光离不开每一位刑侦人的付出,感谢所有为刑侦发展贡献力量的人,是你们,铸造了刑侦今日的辉煌!


四十而不惑。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力争继续保持学院在全国同类院校中的领先地位和优势,将学院建设成具有全面竞争优势的特色学院!我们将努力奋进,开拓创新,为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和推进我国公安政法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文字 | 袁婷婷 周瑞林 翁麟 焦艳婷
编辑 | 汤琳 寇纯洋 吴博 程竞雯 喻杉
责编 | 刘书煜
审核 | 胡尔贵 杨利明 程栋
作者: 戏词    时间: 2021-1-3 22:04

还不错 关注下





欢迎光临 西南政法大学论坛 (http://www.99jiapu.cc/)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