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官宣 | 解密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西政模式

[复制链接]

88

主题

105

帖子

49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9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9 11:07: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要闻回眸


11月9日上午,西南政法大学与重庆日报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暨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在笃行楼二楼学术报告厅内举行。西南政法大学党委书记樊伟与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副总裁、《重庆日报》总编辑张永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同致力于培养新时代新闻传播人才。

签约仪式

西南政法大学,那不是传闻的“法学教育的西南联大”嘛?
西政新闻什么,西政什么传播,什么西政新闻传播也这么大阵仗啦?

这就来带您看一看强势崛起的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强势崛起的新闻传播学院


2018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
0503新闻传播学
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排名17


继四川大学之后成为中国西部地区
第二个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实现了西南政法大学法学以外学科
博士学位授权点
零的突破
实现了重庆市新闻传播学科博士点零的突破
实现了全国法科大学新闻传播学科
博士点零的突破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无私分享我们的人才培养经验~

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西政经验

西政&《重庆商报》之“蓝鲸”计划

“蓝鲸计划”始于2015年,是西南政法大学本科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改革创新,由我校新闻传播学院与《重庆商报》实施共建媒介融合研究与实战平台,旨在培养立场坚定、素质过硬、适应新时期新闻事业发展的新时代传媒人才。它探索了一条发挥高校新闻传播学院学术及人才资源优势,发挥新闻媒体实战优势,促进教学与实践相互融合的“新路子”。
今年1月,重报集团已完成对都市报的深度整合,未来将和西政新闻学院一起将“蓝鲸计划”项目推向更高层次、更高领域的合作,形成西南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校企合作的标杆和典型。


划重点!
“蓝鲸计划"已作为重庆市9个典型案例之一,入选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目前,“蓝鲸计划"围绕马克思主义传播人才的培养目标,2018年新增了重庆日报、西藏日报实践基地,开展了越南胡志明市国家大学主题实践活动等。

“蓝鲸”计划——暑期越南合作交流项目
“蓝鲸”计划——西藏日报实习团队

西政&清华之大篷车课堂

“大篷车”课堂是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和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合作的学生实践课堂。在“大篷车”课堂上,学生用双脚、双眼寻找真相,并用自己的思维去解构当代媒体和学界关于生活在亚洲边地上的人的“神话”。
“大篷车”课堂让学生学在路上,去最具有历史文化底蕴和现实外交价值的地方,走在路上,引领学生在未来更为艰辛的社会人生路上,忍受各种磨难,在各种环境中都坚持人文主义的写作精神。


“文字记录非遗”团队

“文字记录非遗”为主题的非遗保护团队由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非遗与传播”公众号主创人李韧教授发起,自团队成立以来,已经完成了川江号子、重庆剪纸、小河锣鼓、重庆吊脚楼营造技艺、丘二馆鸡汤、刘氏针灸刺熨疗法、巴渝木偶、川剧、走马镇民间故事、车灯、蜀绣等十一个专题的采写和推送。今后,团队将继续致力于此,走好非遗保护之路的每一步。

非遗团队“川江号子”到校表演


     西政&华龙网之匠心团队

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和华龙网视听中心对“传承与匠心”的理念一拍即合,双方决定今年暑假起,共同打造“文化传承在路上——匠心项目”实践活动,组建两支由学院专业教师和优秀本科生组成的小分队,与华龙网“匠心”项目组一起赴重庆区县进行采访实践。2018年暑期,学院组建匠心小组师生10余人和华龙网匠心摄制团队前往巴南区完成了乱针绣和木雕两个传统手工技艺的直播活动,分别得到37万和140余万人次在线观看。


西政&重庆创加壹集团之创加壹VR团队

由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联合重庆创加壹集团开展的“VR+新闻”学习实践活动在2018年暑期继续开展,来自本科2017级的14名同学参与其中,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训。本阶段学习主要围绕3D建模和编程展开,其中涉及到3D MAX、PS、Pr、AE、Unity系列软件的学习。
团队旨在进一步推动校外教学实践基地的建立和巩固,同时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

博学楼初步建模

     西政&回兴社区之回兴社区报

作为重庆首份社区报,《回兴社区报》由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师生共同创办,这个以一份报纸、一个网站、一个微博和一个公共微信构造的立体社区媒体平台,动作主体是学生,使学生在三个维度进行业务实践锻炼:在学校是学生、在媒体平台是资讯服务提供者、在社区是社区文化建设的参与者。
自2012年6月12日创报至今已五年有余,共发行报纸14期、增刊2期、专刊5期,总计35100余份。它以“讲述邻里故事、关注社区生活、记录城市发展”为办报理念,打造反映社区精神风貌、体现社区居民意愿、弘扬社区良好风范、促进社区和谐发展的社区媒体。该社区报曾得到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工人日报》、重庆电视台、渝北电视台等媒体的采访报道。


期刊&报纸之自办校内刊物

《新报》是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刊,创办于1996年,以“纪实、人文、新锐”为办刊宗旨。获得第一届重庆“校园之春”刊物评比杂志一等奖,西南政法大学首届校园刊物文化节“新闻专业奖”并连续三届获得学校校园刊物评比特等奖。


《西政观察》是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报,创办于2005年12月,以理性观察和思考,深度报道和建设性批评为办刊理念,曾荣获“重庆市校园刊物研讨会报纸类”一等奖。在由共青团中央学校部指导,中国青年报社、中国高校传媒联盟主办的“2016寻找全国高校最受欢迎的百强校园媒体”评选活动中,获评“全国高校百强校媒”。


《新报》《西政观察》走出的毕业生已有多人走上传媒行业并获得中国新闻奖。

万里归来话收获

从俄罗斯、蒙古、东哈萨克斯坦、越南胡志明市到中国西藏、四川……2018年暑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师生实践足迹跨越万里,在暑期十周内完成纸媒稿件110篇,网络稿件1400篇,视频新闻192条,活动和专题策划73个。

在实习的一个多月改变了我过去对于新闻工作者的浅显理解,编辑工作与记者工作是相辅相成的。编辑工作虽不如外出采访的记者,那样在外奔波,用激情与热血完成新闻采写。但他们作为新闻把关人的最后一道把关者,他们的责任重大,报纸新闻的最后一道工作程序在他们的手中完成,只有经过共同努力,报纸才最终呈现在普通受众手中。
经过这次学习经历让我再次感受到新闻的热情,新闻人对新闻理想的追逐,和党媒的责任与担当。
——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2017级 申婷婷

这次项目执行起来也困难重重,炎热的天气,遥远的路程,以及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都拉长了本次任务的战线。在面对一次次电脑死机、重装的困扰时,那些衣衫汗湿的身影依旧在那儿不离不弃,每回想起那一刻,鼻头总是酸酸的。
——蓝鲸计划—VR团队
新闻传播学院本科2017级 唐梦月

对媒体人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媒体人可以了解各行各业的东西,天有时,地有巧,工有匠,学生在这个团队里,在工作之余可以了解到中华文明传承,了解古人如何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利用有限的用料制作出精美的器物,在了解之余还要培育四个自信,利用文化反哺工业生产,对于在校学生而言,这是一个非常难得和宝贵的经验。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它打破了传统媒体人工作的“保险箱”,因而更需要团队的成员们贡献自己的创意,在活动中融入年轻人的思维和创造,才能将“匠心”项目完成得更好。
——匠心团队
新闻传播学院教师  漆罡

2018年11月12日  |  一口新鲜第518期
本期排版&策划:西南政法大学官微
责任编辑:陈梵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 西南政法大学论坛  

GMT+8, 2025-9-27 09:33 , Processed in 1.98556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Design S!|ƽ̶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