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校友会 | 重聚——忆往昔,思未来

[复制链接]

82

主题

101

帖子

47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7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5 16:20: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REC
▲ 大会现场
11月9日下午,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校友“新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座谈会暨新闻传播学院校友会成立大会在敬业楼1001多功能厅隆重召开。小新鲜也在当天对会场情况进行了实时网宣。久别重逢的校友回到母校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他(她)们对于青春又有什么样的美好回忆?对于人才培养计划有什么样的意见?对同学们又有什么样的寄语呢?一口新鲜的本期推送,与你分享优秀校友的肺腑之言。
本期推送中小新鲜采访的校友有:
刘忠海    本科1995级
张庆龙    本科2000级  
韩振       本科2001级
黄静       本科2001级
周明涛    本科2003级
刘勋       本科2005级   
严憬       本科2006级
韩亚雄    本科2012级
孙怀君    研究生2006级
符志远    本科2009级 研究生2013级
严憬师姐
黄静师兄
韩亚雄师兄
刘勋师兄
符志远师兄

关于校友会
Ta们说:
▲ 校友会会长及副会长与学校老师及领导合影
刘勋:校友会是一座沟通信息,联络感情,相互学习的平台。
黄静:我希望校友会能起到连接的作用。连接校友和校友,连接参加工作的校友和在校同学。我也希望能有项目落地,开花结果。
刘忠海:成立校友会是做得很好的一项工作。让我们有一种回到学校,找到家的感觉。虽然这次许多同学因为工作原因没能回来,但在我们的群里大家都因为校友会的成立炸开了锅,纷纷议论这件事,还有同学写了一首类似于藏头诗的诗,把我们全班同学、老师的名字都给展现了出来。其实大家都在积极地回应这个事情,同时也在回忆当年美好的学校生活。
严憬:听到李院长讲我们学院获得了一级博士点,我感觉作为西政学子回到母校还是很自豪的。再就是看到了很多前辈获得了瞩目的成就,包括近期学校一口新鲜推送了有许多师兄师姐、同辈们获得了中国新闻奖的新闻,这对我很有激励作用。校友会的成立可以让大家共同体会到学院团结校友、凝聚大家的智慧的这样一种力量。
张庆龙:校友会让我们校友之间感到亲近,不仅仅是因为我们在这个学校的共同的经历,共同的价值观,还有融入血液的一种精神记忆,这种记忆我认为是连接我们的一种基因、一条纽带。
回忆青春往事
Ta们说:
▲ 校友参加“三下乡”实践活动
周明涛:毕业那天,我坐着一辆破烂的长安车,拉着我的全部行李,一路颠着离开学校。07年6月底,是我待在学校的最后一天,就感觉我一刀与学校断开了。
张庆龙:我是00级的。我们00级和01级是同住在二舍的,所以我们的交流会特别多,既是师兄弟又是特别好的伙伴。
整个大学期间最难忘的是我们一起经历了非典。当时有一位同学因为发热被隔离了,所以我们全部都被关在了老校区。我们在校内玩得不亦乐乎,整个出不去的时候是大家交流特别好的时候。
严憬:我是06级的,在2008年发生了汶川大地震,我们班上有几位同学还去了灾区现场帮忙救援。然后当时我们学校有一个合唱比赛,在老师的支持,同学的帮助下,一起写了首曲子,代表学院合唱队参加比赛,后来我们还得了奖,这是印象比较深刻的事情。另外就是老师还给了我们很多帮助,在实习、就业等方面给了我们很多指导。
刘忠海:那个时候的我们,第一年一个系也就我们一个班,参加很多活动时,我们集体的人数比较少。我们最出光彩的时候,是每次学校举办大型活动的时候,尤其是运动会这样的时刻,虽然我们在运动项目方面不一定能拿到奖,但整个学校广播这一部分完全是我们系每个人展现自己的大舞台。无论是播音还是写稿子,我们新闻系都有着十分出色的表现。我觉得那段时期是最值得我们自豪和骄傲的时期。
符志远:因为当时戴靳老师还是辅导员,所以第一件特别开心的事就是跟戴老师聊天,一聊可以聊一下午,聊你的人生,聊你的职业,聊你的事业,聊你的规划,怎么去做人等等;第二件事是我的导师贺老师教我如何看书,我记得刚进校的时候,他叫我们看《社会心理学》,慢慢地,在跟着他学习的过程中,我感觉到自己一天一天地成长了起来,虽然表面上可能看不出来,但自己内心是很清楚的。
黄静:我听了一场我的师兄的讲座,师兄是英语大牛,我们问他英语怎么学,他说,每天记5个单词,一年以后就很厉害了。这个是忆个学习哲理,影响了我后来的发展。每天牛一点点,一年以后就很牛了。生命不止,学习不停。
关于人才培养计划
Ta们说:
▲ 校友向学院赠送礼物
孙怀君:一个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很重要,特别是院长的理念。而我们学院是很注重实际操作的。
黄静:我希望人才培养向实务方向发展,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周明涛:我看了学校的成果展,可以发现学校现在的实力强大了很多,可以给学生提供的机会也多了很多,包括越南交流项目、蓝鲸计划等等。对于人才培养的计划来说,就我们寝室而言,四个都是公务员,相对来说就有些单调。但我们校友从事各种各样的行业的都有,地产、修复文物以及装修的等等。所以学院在培养上应提供给学生更多接触外面社会的机会,让他们的未来、出路更加多样。培养学生更开放的思维、开放的心态,让他们更加敢想敢做。
刘勋:学院人才培养应更加注重法学教育的力度,不能只关注新闻学本身,让学生努力的拓宽知识面,加强对英语、写作能力的锤炼,每年争取让一部分人无法毕业,严进严出,让那些混日子的学生行动起来。新闻学院的学生,必须要有法律知识背景,最好通过司法考试,博览群书,新闻学院的学生知识面不能狭窄了。
韩亚雄:我是16年毕业的,毕业之后有一个蓝鲸计划,这个是我没有赶上的。我们新闻学院还是比较重视实践的,也给了我们很多的渠道,不论是重庆市内还是市外,有很多对口的媒体,当时我们去找实习,老师都会有推荐,像我之前和一个同学去新华社学习,就是戴靳老师推荐的,因为那里有我们的一个师兄。像我是在西政读的本科,现在在重庆大学读研。西政比较注重实践,重大比较注重理论研究,我觉得保持自己的风格很重要。
关于送给我们的寄语
Ta们说:
孙怀君:如果说你们想从事新闻专业的话。首先,一定要把最基础的东西学好。不管你学哪门专业,想要成功,都要相信事在人为,你的兴趣是你最大的老师也是你成功的最基础的一个基石。
刘忠海: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拓宽知识面,注重积累多个专业的知识。因为如果要做好新闻,文字只是一个表现形式,更多的是在于内容本身的反映,这个反映需要更丰富的专业功底,它不只是简单的采访技巧,而是许多专业知识的一个积淀,回头来看有很多成功的媒体或是新闻人,他们一定是在某一个行业或者某一个专业有非常扎实的功底。所以我希望,无论是在学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还是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都能注重。
黄静:我大学四年与认识的老师和同学们,建立了深厚且纯洁的情谊。希望在校的同学少打游戏多看书,有空就去校外实践。
韩亚雄:在说建议之前,我要先说一点:无论之后你是考研还是就业,西政绝对不会是你的障碍,相反,它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敲门砖,所以,希望你们不要迷茫。第二,对于未来考研、工作、或者是小部分的创业,其实没有必要再大一大二的时候去深入的思考,它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因为西政有一个比较完善的体系,在大一大二好好上课就行了。
符志远:多读书,多看报,多动笔,当然,这一切都要首先让自己对自己的人生有所规划。然后还有就是要脚踏实地,我遇到过自认有天赋但不踏实最后结果很一般的,也遇到过资质不那么好但是很努力的,到现在大家都很欣赏那个脚踏实地努力的同学。
韩振:现在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同学们能够接触到的知识是没有边界的,不像我们上学的时候只能通过课堂和纸质的书籍去获取知识。各种各样的信息爆炸式出现在同学们的面前,引起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许多老师反映上课难度大、同学们上课时不专心。对此,我还是希望同学们利用好课堂,老师在课堂上所传递的知识是他多年来的积累,是精华所在。而且毕业后一旦踏入社会,电脑、手机每天都看,信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同学们可能就再也找不到在课堂上听课的感觉,所以还是希望大家能够珍惜课堂时间。
▲总结
“在本篇推送中,接受采访的10位校友都非常真诚地回答了我们的问题,在此向他们表达真心的感谢。

这篇干货满满的推送里,校友们回顾青春,也对学院的未来提出建议,相信屏幕前的你也一定有所收获。

最后,小新鲜希望大家能将我们优秀的校友们作为榜样,秉承着“今日我以母校为荣,明日母校以我为荣”的态度努力奋斗,不负青春。

2018年11月19日  |  一口新鲜第523期
本期排版:新闻院记者团唐杰
责任编辑:陈梵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 西南政法大学论坛  

GMT+8, 2025-9-27 04:43 , Processed in 1.88045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Design S!|ƽ̶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